大非川战役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重要战役,发生于唐肃宗时期。唐朝派出规模庞大的军队,意图平定吐蕃叛乱,但最终在大非川战场遭遇惨败。吐蕃军利用地利之便,采取灵活的战术,成功地消耗了唐军的精力,最终打得唐军节节败退。这场惨败不仅是战术上的失误,也反映了唐朝当时政治、军事上的种种困境和弊端。
吐蕃与唐朝战争最早的记录是在大唐龙朔二年(662)十二月,苏海政讨伐西域的龟兹、疏勒时,吐蕃国派兵增援,《旧唐书》记载“海政以师老,不敢战,遂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双方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战斗,各自退兵。
由于吐蕃与吐谷浑不和,双方爆发战争,吐谷浑被吐蕃打得大败,向宗主国大唐求救。
《旧唐书》载:“咸亨元年(670)四月,诏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右卫将军郭待封为副,率众十余万以讨之。”
唐军在战前并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认为对付这等小国,必定是手到擒来。唐军在大非川分兵两路,主力由大将薛仁贵率领攻击,后勤部队由郭待封率领在大非岭固守。
薛仁贵大败吐蕃,屯兵乌海城,而郭待封贪功冒进,没有在大非岭固守,也率军直插乌海。没想到被吐蕃打了个伏击,丢掉了粮食辎重,薛仁贵的主力部队失去了补给,只得仓皇撤退,在大非川,中了敌人埋伏,唐军大败。
此战的指挥官是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他认为吐蕃大举入侵吐谷浑,国内必然空虚。唐军只要拿下吐谷浑,便可切断吐蕃的后路,下一步便可直捣逻娑。
大非川在今青海省共和县,此处地处冰川雪域,地势险要。唐军想尽快拿下乌海,就怕吐蕃在此处以逸待劳。
由于乌海地区交通不便,辎重难以运输,薛仁贵派郭待封率2万人在大非岭建立营寨,守护粮草,自己率主力奔袭乌海。果然在河口大败毫无防备的吐蕃军。随之,唐军占领了乌海。没想到郭待封擅自率军冒进,在半路被吐蕃20万大军包了饺子。唐军辎重、粮草尽失,随后,吐蕃40万大军在大非川与唐军决战。唐军没有后勤保障,几乎全军覆没。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外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从此一跃成为西域强国,唐朝被迫将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
此战由吐蕃第一名将论钦陵指挥。面对唐军占领乌海的不利局势,论钦陵临危不乱,迅速调集部队,袭击唐军粮草、辎重部队,切断唐军后勤补给。吐蕃又集合四十万大军,逼薛仁贵决战。最终,吐蕃以四十万对五万的兵力优势,取得了最终胜利。
郭待封的擅自行动虽然犯了错,但也是出于无奈。吐蕃当时很可能切断唐军的补给,如果不跟上大部队,一旦道路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吐蕃调动了全国之兵,以优势兵力围攻唐军,但薛仁贵毕竟是大唐名将,唐军固然损失惨重,吐蕃也损失不小,所以最后双方讲和。
大非川之战后,吐谷浑并入吐蕃。自此,唐和吐蕃经常打架,连年用兵,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公元675年,唐重新控制西域安西四镇,《资治通鉴》记载:
“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
唐玄宗时期,唐朝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吐蕃赞普向唐玄宗求和。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即将取得了全面胜利,唐"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谓之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