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知识 > 捉放曹:真实与编纂的故事
捉放曹:真实与编纂的故事

TIPS:本文共有 2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捉放曹”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是关于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关羽追杀曹操的故事。这个传说被不断地传颂和改编,使得曹操与关羽的敌对关系成为了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然而,关于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后世编纂的呢,历史学家和文学研究者们一直在探讨着这个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关羽被曹操囚禁后逃脱,并追杀曹操。然而,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世加工的产物,以突显关羽的忠义形象。他们指出关羽在历史上对曹操并没有展开过这样的报复行动,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质疑。 因此,“捉放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依然未有定论,而历史和文学学者们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中不断寻找相关的证据和线索。毫无疑问,这个故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题材,将会继续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想象。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三国时期“捉放曹”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曹操当时刺杀董卓时失败后逃亡,路过中牟县,被当时担任县令的陈宫逮捕,陈宫那时十分钦佩曹操的勇气和胆量,于是决定擅自将曹操释放,并且放弃自己的官职,打算跟随曹操闯出一番霸业。但是在陈宫与曹操同行的过程中,由于曹操生性多疑,期间因误会,将收留曹操的吕伯奢一家全部杀害,陈宫顿时对曹操的做法深感失望,也认为曹操不是自己心目中的主公,最终陈宫选择与曹操就此分别的故事。

“捉放曹”的故事也无数次被评书、小说、戏曲所修改以及改编,慢慢的将曹操塑造成为一代“奸雄”的形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两句话,也更是将曹操推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小编也总是再想,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捉放曹”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后期编纂的呢?请跟随小编,带领大家揭开历史的面纱,一览真实的历史吧。

首先,经小编查阅史料得知,“捉放曹”这个历史故事的原型,包含两个部分,第一是曹操刺杀董卓未果,败逃途中路过中牟县时与陈宫的交集,第二就是曹操与陈宫在吕伯奢家中避难时发生的灭口事件,这两个事件均在《武帝纪》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即:“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经查阅《魏书》和《世语》这两部史籍中也补充记载了在吕伯奢家中的杀人事件,除此之外,《世语》中也记载了曹操被释放的原因。

即:“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唯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鉨,因白令释之。”

此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史籍记载和经后世编纂的“捉放曹”的故事有三点不同的区别:

第一点,故事中两个部分,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不对的,据《武帝纪》以及《魏书》和《世语》的正文,可知曹操其实是先到过吕伯奢的家中,之后才在中牟县被擒获。

第二点,在史籍原文中,从未出现陈宫这个人物,当时仅就曹操一人住在吕伯奢的家中,逮捕曹操的所谓的中牟县的亭长也从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姓名。

第三点,就是曹操在吕伯奢家中所描述的杀人事件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记载。

据《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但是据《世语》记载为“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这两本史籍居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记载,颇有意味深长之感,那么按《魏书》所述,曹操当时杀人是出于自卫。然而在《世语》的记载就和后世演绎的“捉放曹”故事内容基本一致。

分析到这里,小编认为暂且不考虑曹操杀人是否属于自卫,最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两本史籍的记载中都明确说明了吕伯奢当时并不在家,曹操其实是没有杀了吕伯奢。还有就是曹操逃离京师是带有逃亡性质的举动,据《魏书》描述中根本没有明确曹操到底是因为害怕被追捕杀人,还是由于吕伯奢的儿子想谋财引发曹操自卫引起的杀人事件。《世语》中明确描述了当时曹操是因为怕吕伯奢会将他抓起来送官,所以凭借多疑的本性才杀的人。如果根据《魏书》的描述,那这个故事不管从事件记录时间顺序上来说,还是从原因上说,都与曹操的遭遇没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如果按照《世语》中的描述,时间线虽然对不上,但是原因还有曹操的逃亡性质却又很匹配。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曹操所讲的,宁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这两句名言,经查阅《孙胜杂记》

即:“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可看出曹操其实是在一种专注逃亡的道路上的一种无奈的情感,更多的可能是曹操没做过多的考虑,因无奈悲壮的情感因素脱口而出的话语,并不是刻意展露自己多疑的一面。

至此,小编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认为在“捉放曹”这故事里,曹操在中牟县的遭遇及其表现突出的是曹操的正面形象,而杀人事件最大的可能就是出于自卫所导致的结果,这两个方面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后世流传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存在着一定成分的差异,导致很多时候,后世作者为了故事的生动性,下意识的放大曹操奸雄的一面,从而大大淡化了曹操的正面形象,甚至加入了虚构的人物用来突出曹操多疑的一面,说到底真真正正的历史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但是作为我们自身都有评价历史的权利和不同的思维,历史固然不能改变,但是我们也有深入分析历史真相的义务,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读者们留下你们的看法,你们认为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小编关于《捉放曹:真实与编纂的故事》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生命的希望不再失落2024-01-25 19:54生命的希望不再失落[广西网友]119.252.100.163
    这样的题材总是让人热血沸腾,希望能够展现出真实而又震撼的故事情节!
    顶0踩0
  2. °。听,风的诗篇。°2024-01-25 19:45°。听,风的诗篇。°[江苏省网友]203.55.101.216
    这部作品一定会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与厚重,期待它的出版!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